人物访谈 || 人像摄影师牟双文:因热爱而坚持
本刊记者:筱笛
牟双文 笔名:北鲁,祖籍山东。黑龙江作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摄影师协会会员。曾在《黄河文学》、《写作》和《香港世界华文诗报》等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近260篇(首),20次全国(香港)性文学大赛中榜上有名,诗作多次被编入诗集。出版了诗集《挽着缪斯双臂》(合著)。是摄影领域追足者和创作者,梦想在人像摄影范畴内有所作为。在《东方烟草报》、《人像摄影》和《数码世界》杂志有作品发表。 Q:牟老师,很荣幸今天采访到您,请您谈一下您是如何与摄影结缘的? A:与摄影结缘,应该说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我记得8几年的时候,参加一个文学辅导班,当时授课的吴学运老师就建议学习小说创作,应该有一台相机,闲时去街上抓拍人像,这样有助于分析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,更好地把握作品人物心理细节的描写。于是,购买了第一部相机——理光超10单反机械相机,空闲时就去街拍,那时也读一些摄影书籍,那时摄影书非常薄,如吴印咸老师的《怎样拍摄人像》和《怎样正确估计曝光》,还有张亚生老师的《怎样运用自然光》等等。在2012年购置了第一台数码相机——宾得K5。在2018年更换了现在一直用的佳能5D4,可以说那一年才算是真正地与摄影结缘,过去30多年,应该说是引导我走上摄影之路,现在才是在摄影旅途中去追求自己所要的东西。 Q:您喜欢拍什么样的照片,为什么? A:从现阶段来说,我最喜欢人像摄影。正如梁达明老师所说,人像是一切摄影的基础。这是因为无论何种题材的摄影,都离不开拍摄的重要元素——光。透过光线描绘的色彩对比、亮度和色温,讲述照片所要带给观者的意图。可以说,是摄影的第一步。对于人像摄影,梁达明老师说的非常到位。“人像摄影所反映的以及在拍摄过程中所要求的技术、技巧,对所有题材拍摄都有指导作用,并且,它有一些启发性的东西包含其中。”因此,我现在对人像摄影情之所钟。 Q:您认为摄影师拍摄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? A:我认为,摄影师拍摄中最大的困难是如何突破自己固化的东西,因为它时时干扰自己创作灵感,很难达到自己预知的拍摄效果,因为脑海里想的和拍出的片子有差距。这里面存在与被拍摄者沟通和学识问题。摄影是一项不断地挑战自己、战胜自己,抛弃固化的习惯,确立新的摄影理念,创作出一种新的拍摄方法的工作。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,提高自己摄影审美能力和提升自己的摄影眼界。从而达到自己追求的意境,拍出有艺术水准的作品。 Q:您还有哪些摄影领域,哪些风格是自己想尝试的? A:在未来,可能接触的摄影方向是人文和纪实,这可以借助自己在文学方面的优势,而这两大摄影领域需要的是时间,而目前来说,无法实现,两年后退休再说。从目前来说,我更想追求一种风格——时尚摄影,而这种风格可使画面更巧妙、更精致,色彩更丰富多彩,高调、低调、硬朗、温柔及黑白,可以根据自己创作意图尽情的去表达。也是我目前能做到了。而且,时尚摄影在人像摄影最高难的一种,它需要承诺、决心,以及洋溢的才华,是一个十分不容易的选项,具有挑战性。我本人也喜欢挑战。 Q:您在摄影的道路一路走来,收获到最多的是什么? A:可以说,真正将摄影列入自己喜欢的生活也就三年多,但铺垫的时间长,有30多年。近两年,通过脚踏实地、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,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,经过努力坚持,我的摄影作品也在区域商业性比赛中荣获小奖,也发表十几幅作品,使我更加坚信持之以恒、精益求精就会有收获。伏尔泰说过,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。所以,态度决定高度,态度决定一切。只要努力了,定会摘到丰硕的果实。 Q:在摄影之路上,您秉承的理念是什么?有哪些探索和追求? A:我认为,摄影作为一种光影艺术,肩负着对美的传达。借助于摄影语言,将生活与自然本身的真实呈现出来。现在,自己属于业余爱好,“永远让自己保持热情”是自己追求的理念。做一件事情要精益求精,也就足也。我前面讲过,两年退休之后,将对人文和纪实摄影进行探索,借助文学方面的优势,撰写一些图文并茂的文章,现在最重要的打好基础,做一些知识性的积累,看一些人文和纪实摄影书籍,为未来的摄影之路做好铺垫。当然,目前还是要做好时尚摄影的追求。
文字与摄影现在是我生活的一部分,因为热爱而坚持着。是表达,是记录,有时为别人,更多时是在述说自己。